优惠论坛

标题: 彩市骗局:低价转让“中奖票” 受骗者多为外来工 [打印本页]

作者: dcm888    时间: 2011-4-7 18:58
标题: 彩市骗局:低价转让“中奖票” 受骗者多为外来工
随着彩票 市场的逐渐升温和彩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种以彩票中奖为幌子的诈骗案也开始增多,而受骗者多为外来工。彩票发行管理机构提醒广大彩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 c6 M( @& @2 p$ {# Y6 r
# s: l4 K7 [8 d从贵州到佛山 打工的潘先生拿着一张据称“中了5万元的双色球彩票”,兴高采烈地来到佛山福彩中心兑奖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这是一张假彩票。不仅钱没拿到,还差点被追究诈领奖金的法律责任。
) S9 ?9 i' o( f' V潘先生告诉福彩中心工作人员,他是从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手中得到这张假彩票的。那人声称自己中了双色球5万元,但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兑奖,所以愿意把彩票交给潘先生代为领奖,奖金拿到后两人平分,但前提是潘先生要交出100元作为抵押。. G% R! G' `2 Z
工作人员验票后告诉潘先生:“这张彩票是在大沥盐步平地的一个彩票销售点花了4元钱买的两注号码,其中1注号码的确与上一期的中奖号码相符,但开奖日、期数等就是通过挖补修改等手段造假的。”工作人员把假彩票放在灯光下照射,就发现开奖日期3月6日涂改为3月8日。潘先生恍然大悟,“朋友”一定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骗奖的,为安全起见,就叫潘先生来做替死鬼。或者,“朋友”仅仅是为了骗他那100元。不管如何,他都是被利用了。潘先生愤怒地打这位“朋友”的手机,此时电话已关机。+ {% w. z7 Y! j/ f/ ?! ?
南海女工阿霞 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在公园碰到一名自称从外地来的中年男子,那人说自己买彩票中了5000元,要赶飞机,来不及兑奖了,就以2000元把彩票转让给阿霞。阿霞来到福彩中心兑奖,才发现彩票是被挖补过的。3 b& H+ m1 T; A- I) P
还有一位上当受骗者叫阿华 。这天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大爷,老大爷拿出彩票请阿华帮忙查询是否中奖。阿华查询后告知老大爷中了5万多元。大爷说自己身份证过期了,叫阿华好人做到底,帮他去兑奖,还答应给阿华一些报酬。阿华留下了电话和身上仅有的800元,来到福彩中心才发现上当了。- l- y# I6 l7 r
据佛山市福彩中心介绍,以往佛山市一年才发生三五起彩票诈骗案,而今年春节至今就发生了二十余起。常见的假彩票诈骗手法主要有四种:一是请求被骗者帮忙兑奖,许诺一定报酬;二是找各种借口称无法办理兑奖,希望低价转让彩票;三是利用老年人身份进行诈骗,四是利用生意合作伙伴进行诈骗。
' m% ~7 Y: u& O: P. A# q7 D" T从佛山发生的案件来看,受害者多是对彩票不熟悉,社会经验较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受骗金额从100元到5000多元不等。
6 `" W$ E* m+ u2 P- ^% {. q4 w, L4 K6 Q! ~7 ~! g/ Y+ A% M
相对于佛山的这几起挖补彩票诈骗案来说,暴的受骗彩民就更是亏大了。
0 ], v+ F# T1 k- ?9 M3 C# d& L* u去年11月,暴警方抓获两名挖补彩票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郑某和钟某。两人交代,他们从去年7月开始在暴市门头沟区双峪环岛彩票中心门前,利用拼接的假双色球福利彩票进行诈骗。9月6日,他们瞄上了彩民金某。钟某冒充福利彩票中心工作人员,称手中的彩票中奖27.5万元,可以转让给金某。金某取款5.4万元交给钟某,持假彩票兑奖时发现被骗,随即报警。暴西城第二刑侦支队在广东清远市公安机关的配合下,转战于广州、东莞 、惠州 和清远四城市之间,历时20余天,破获此案,追回赃款14000元。" g' Z7 q, X; `! f. l
2010年6月,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彩民刘某通过挖补彩票,骗取375元即开票奖金,后被警方捉拿归案,并退还彩站站主李某375元。
" O2 z$ ]; ?/ }# n$ j. g2009年3月,上海 市公安机关针对全市多起挖补假即开票案进行了立案。2008年11月中旬,上海市福彩中心接到了一家即开票网点的电话。工作人员称他们那里有一张1000元的中奖票无法确认。中心有关部门在详细询问该兑奖票的各种信息后,确定这是一张假票。12月21日,浦东新区的一家网点接待了一位前来兑奖的中奖者,就在他们向中心站打电话进行确认时,中奖者忽然夺门而逃,随后被联防队员抓获。
5 ~* x/ e. W% x, k+ A" t3 t  A" Z% _0 P: }2 e! F9 e6 T

0 f; z1 _: q& a; C0 x3 ~俗话说,骗子比强盗更可恨,因为他不仅盗走了你的钱财,还暴露了你的弱点。请彩民谨记。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