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对庄、闲区域地上的点数的认识:小牌点数、过渡点数、大牌点数的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gggrsjeu
时间:
2011-6-8 22:31
标题:
对庄、闲区域地上的点数的认识:小牌点数、过渡点数、大牌点数的概念
在DC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法定点数”之规定。庄地、闲地在每次较量时,按规定每个区域最少要获取两张牌,最多三张牌,它们的合计点数被DC视为该区域的“法定点数”。
2 E6 W& j6 e! l3 |
8 C5 W! [0 @$ R0 F+ \: R
本文规定:
# C( n9 d: W& s$ D
一、将庄地、闲地上获取的每一张牌的点数,称之为“小牌点数”。
# d& w4 ^2 E* Q% t- }
二、将庄地、闲地两牌合计仍需要博牌的点数,称为“过渡点数”。
2 O6 z6 \/ K# X% ~8 r
三、将庄地、闲地上两牌合计或三牌合计的“法定点数”称为“大牌点数”。下面举两个闲赢庄输的实例:
7 o; c- c$ Y: W, [4 i, k
4 F+ j# N% U, |. \0 L. \& Y
实例一:在一靴新牌里,庄闲第一次较量中,闲得一张1点(小牌点数)、一张得8点(小牌点数),两牌合计为9点(大牌点数)。庄得一张4点(小牌点数),一张得6点(小牌点数),两牌合计为0点(大牌点数)。
& v* d" ^- ^) T/ y& W1 V" }
0 |8 N4 F1 c: N' N% S4 G
实例二:在一靴新牌里,庄、闲第一次较量中,闲得一张公(小牌点数),一张得4点(小牌点数),两牌合计为4点(过渡点数)。庄得一张公(小牌点数),一张得6点(小牌点数),两牌合计为6点(过渡点数)。按照规定闲地必须博牌,闲博得7点(小牌点数),闲地三牌合计为1点(大牌点数)。按规定这时庄也必须博牌:庄博得一张4点的牌(小牌点数),三牌合计为0点(大牌点数)。
. U" n/ e+ @: a- w; C, I: f
) _/ c% ]6 ~ O! Q, u* g3 L
在上面两个实例中,押庄的赌客绝大多数能够接受第一种失败,但无法承受第二种情况。实例二中有些赌客在拿到最后一张牌(4点)时会面部抽筋,气急败坏地将牌柔成一团扔给发牌的DC工作人员。赌客的这种失态行为是由于他们心理准备差,对DC制作“法定点数”的操作过程认识不足,将小牌点数、过渡点数、大牌点数等概念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而是在认识上混为一谈等情况所造成。
0 Z4 s) u( s/ W( W- Q
+ ?- n1 P6 K+ a) x
总之,对庄、闲区域地上的点数问题应有如下认识:
, Y# w! c. P& j' G8 Y' n' B
: S- S' Q N% Z3 @( j: o7 b
百家乐一靴牌是由10付牌共计520张扑克牌为赌具所组建起来的。赌台上庄、闲的“法定点数”,是由几张“小牌点数”合计后所确定的,在赌客眼里百家乐扑克牌的张数不应该认识为由520张“小牌点数”所组成,应该理解为:百家乐的扑克牌张数是由168张(庄、闲各84张)“大牌点数”所组成。至于“大牌点数”的内部结构及组合过程,赌客应该不予关心。因为这些“大牌点数”在开台前已客观存在,只不过DC通过看牌程序让赌客们用肉眼看一遍,给赌客们增加一些Dubo感观上、判断上的刺激性,增加一些Dubo的乐趣罢了。让赢钱的赌客兴奋,让输钱的赌客垂头丧气。赌客无论是兴奋还垂头丧气都会消耗体能(精力)。因此这些刺激性、乐趣性对赌客来说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只会白白地消耗赌客有限的精力。
) H* c/ l) w5 L) W9 T: T! y( R
5 i8 @+ S K! p% I j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赌客赢钱会奋兴、输钱会垂头丧气,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正常反应。掌握了“法定点数、大牌点数”要领的赌客也会在最后结果出现时兴奋或垂头丧气,也会消耗本身精力,但不会再把有限的精力去白白地消耗到看牌过程中!
, N5 g8 e( ]3 x a7 S# W
# J1 Z7 w: k3 c: I, o' m! ]- ~
作为一个已经掌握了大牌点数/法定点数要领的赌客,应该完全承认和接受(庄胜闲或闲胜庄及和状态)所有的排列情况,0点对9点也好,9点对0点也好,都能平静地接受。从此后不应该有上面实例二中这类赌客出现过的变态心理和失态行为。
* ~+ R7 ]: r" d( y! y4 h" R
% C8 }7 t1 O3 z" \' e2 t
DC在庄、闲两地较量中,不采用简单的单牌较量法,而采用两至三张牌的复杂较量法,其目的是为了打破一靴牌中庄、闲的百分比,使赌客们无法用数学上固定方式进行计算。但这种复杂较量法不能破坏十靴牌中庄、闲之间的比例,从而保证了百家乐内部整体50%的结构不遭破坏。
作者:
bossplay
时间:
2011-6-9 06:07
转帖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