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6月1日正式开始 一文读懂美联储”缩表”概念和对币圈有何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色财经小编    时间: 2022-6-1 14:17

根据美联储5月会议公布的计划,”缩表”将于6月1日正式开始,这次“缩表”的节奏是上一轮的两倍,其影响不可忽视。

7 g) M/ _; o6 c3 R2 L8 q i _4 q1 C. E/ K

“缩表”是什么?

+ C7 h8 h; d2 e3 Q7 ~1 ?! A' P , P% t$ W* S0 I) p F% R4 s

“缩表”指的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绝对规模减少。进入“缩表”阶段,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开始下降,在资产端对应的是国债和MBS的持有量下降,在负债端对应的是储备金和逆回购的减少。

1 R" W/ F0 a! H% f# @ * u+ h0 J+ _5 h- }% u- t' ?9 K5 T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收缩资产负债表,简称缩表。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0 {, ]+ }, B( v% u0 z $ Q! ]8 y7 s1 Z7 Z/ e( ~

举个例子,银行开张,客户来存钱,存现金一万,银行给客户开具一张一万额度的支票,凭支票即兑一万现金。此时,银行保险库里多了一万现金,这就是银行的资产,而开具出的支票就是银行对客户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 H/ Q* W _9 E! c8 C9 ` 9 D4 G6 _8 f( p4 a T

如果有人要说怎么缩减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能变现尽量变现。把企业的各类资产尽量卖掉、全部变现,你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也就变少了。卖到最后,企业账面上就只剩下现金了。其他各类资产的统计基本归零了,那么就是缩减了资产负债表。所以,缩表缩表,缩的就是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过程,其实就是变卖各类资产的过程,或者减少各类资产购买的过程。

6 O9 {3 q y# [ 9 y" R+ b& g3 W7 W* g: q' ?8 a

美联储缩表的本质:减少各类资产的购入,从而稳定美联储现金流的过程,或者把它各类资产卖掉、从变现增加其现金流的过程。

3 X. H0 [- D$ _' O) F' t' T4 ] . `# ?: _+ o2 \( V$ {/ J/ S

缩表对币圈有何影响

, U# p8 a3 ~" K& n6 u+ e7 G ?6 ?1 F1 w+ @, b! R

上轮缩表给金融市场带来的短期波动有限。美股延续整体震荡向上的趋势;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期间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等事件的影响,走势出现波折;美元指数跟随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但并无大涨行情出现。

( |9 h* ~% ?, \, G7 C8 f& @( K / t) e' |* l/ h1 \; d

然而,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与上次缩表大有不同。首先,通胀的上行风险更大。上轮QT期间,美国通胀增速在2%的目标水平附近徘徊,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压力相对较小。美国2月通胀增速已高达7.9%,且俄乌冲突导致通胀前景加剧恶化。鲍威尔也承认,通胀上升幅度比预期更大且更持久。

* j7 u$ w2 J) r( ? @ # p" b8 U) I5 W$ c# `1 z% W

此外,美债的利率环境与上次出现了明显差异。在通胀率持续飙升以及紧缩预期不断强化的提振下,不同期限美债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行,美债收益率曲线平淡化趋势强化,多个部分出现倒挂。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此起彼伏,在次情况下,美国本轮紧缩周期估计会较上一轮明显缩短。

/ w* C# V: L/ K. X6 m7 L4 k 6 b# {8 W9 K; g; g9 z# a: P2 [% v

缩表或将推动美债长端利率进一步上行,使得国际资本回流美国。

: c% G1 J1 R' m! h6 Z$ U+ d" I& l

写在最后

! k6 I( t; h. s+ l& | ( h& R6 i" w$ T/ P# O

将于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并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市场上大量美元将流出股市、加密货币、NFT和元宇宙。

( |% @8 Q* \ b; _3 ]( Y( O % d* O' G# d8 Q+ q% K9 J

钱就像水一样,装在不同的池子里面,股池,房池,七七八八的池子,现在又多了一个币池。加息的情况就是希望水都流进政府的池子里。那其它池子里面的水就变少了,自己市场里水池的水变少了,投资总额就少了。那股市怎么走,币市怎么走,心中有答案了吧!

. G: W5 x% q! u4 x s$ X* ?5 b6 }. A* q" D. Y* l- J% s( r

来源:金色财经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