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跨链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低级事故?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色财经小编    时间: 2022-8-10 12:17

原文标题:《跨链桥为什么这么多事故?》

原文作者:0xScope团队

前言

近期频发的跨链安全问题吸引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希望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入手,给读者讲述为什么这个赛道的产品安全问题这么多。需要声明的是,文章中所指出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在设计时都已经有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本文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更多人可以理解这个赛道的复杂程度。

文章的撰写逻辑是:先讲清楚通用的跨链桥都是怎么设计的,加深读者对跨链桥的理解,再总结这些跨链桥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

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跨链方案

之前的研报实际上已经向大家阐述过几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跨链方案,不论最终的呈现是什么样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只有侧链(广义上的侧链,在文中讲 rollup 也归纳为侧链,别杠),哈希时间锁定,公证人这三种机制。

(一)侧链

这三种方案中侧链方案的安全性最高,比如各种不同的 rollup 和 polkadot 的平行链。主链和侧链之间共享安全性。

但是侧链方案一般要求原链和目标链同构,这样一来可适用的场景就要少得多。这也是为什么 V 神认为赞同多链,但不认可跨链的原因所在,因为无法共享安全性的跨链方案实在是问题太多了。

(二)哈希时间锁定

这种方案号称是点对点的最去中心化的异构跨链方案,但是成本较高,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当前的采用率并不高。且当我们依然需要一个第三方充当换币中间节点时,也需要一个所谓的中间共识层去满足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要求。

(三)公证人机制

这是当前最常用的异构跨链桥方案,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基本都同根同源,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几乎没有区别。主要的区别可能集中在信息校验的方式步骤,公证人的共识算法,托管钱包的签名算法等。从使用体验和安全性上的差别也都不太大。因此,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有很多共性的。

本文将着重总结和分析公证人机制的跨链桥所面临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安全风险。

二:公证人机制的产品逻辑流程

在了解公证人机制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种类型的方案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什么样的设计逻辑。

(一)简述

这种方案从设计哲学的角度来说其实非常简单。当我们面向异构资产跨链的需求,最直观的方案其实是「映射」。映射的意思是当用户 A 将 ETH 从以太坊跨到 Fantom 上时。我们并不需要将资产实际转移,或者在 Fantom 上重新发行(这也做不到)。而是先将用户 A 的 ETH 存到一个不能移动的地址,然后根据存在这个地址中用户 A 的 ETH 数量,再在 Fantom 上发行对应的 1:1 的映射资产。映射资产代表了以太坊原链上那些 ETH 的使用权。因为有 1:1 的锚定,Fantom 上的用户也认可这个资产的价值。

最简化的跨链流程

(二)设计的难点

这里面会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多签钱包的管理问题,因为 ETH 从以太坊跨到 Fantom 上是充币,而如果用户 A 还想跨回来那就会涉及到提币的问题。

充币和提币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就成为了最大的难点。

1:谁来管钱?

2:谁来发起?

3:谁来监听交易?

4:怎么确认确实有用户转钱进来了?

5:怎么确认用户的钱确实是用户本人想提出去?

6:怎么防止重放攻击?

7:发起失败的交易怎么再次提交?

8:多签管理者作恶怎么办?

9:宕机怎么办?

不敢想,越想感觉越复杂。跨链桥的技术不仅仅涉及到多签,还涉及到资产发行,跨链监听,异步验证,甚至需要发行一个独立的中间共识层(一条新链)。

因此为了进一步简化用户的理解难度,我将整个跨链的流程分为充币和提币两个部分进行讲解。以帮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

(三)流程的进一步细化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