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加密法律专家激辩 WEB3 监管:要合规还是去中心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色财经小编    时间: 2022-9-10 20:17

c86d1b8c795f4a75bc2df239a3f64774~tplv-tt-shrink:640:0.image

2022 年 8 月 9 日,一道禁令划破加密市场的宁静,一只蝴蝶煽起的监管风暴,让加密世界风声鹤唳。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宣布制裁混币器 Tornado Cash,Tornado Cash 开发者随后在荷兰被捕,随后,各方机构「闻讯而动」。

USDC 发行商 Circle 正式将美国财政部制裁名单中的以太坊地址列入黑名单。

Uniswap 屏蔽了 253 个与被盗资金或制裁有关的加密地址;借贷协议 Aave 同样屏蔽了众多与 Tornado Cash 有过交互转账的地址……

CeFi/DeFi 应用都逐步接受「监管」,协议层的公链呢?如果有一天 OFAC 想要审查或者制裁转成了 PoS(Proof of Stake)之后的以太坊,是否有可能呢?

面对该问题,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通过 Twitter 回应称,若监管机关通过某些协议(如 Lido、Coinbase)的节点服务商对以太坊进行协议级别的审查,他会将这种审查视为对以太坊的攻击,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将选择通过更广泛共识(social consensus)将这些节点销毁。

对于 CeFi/DeFi 项目而言,一边是去中心化的理想;一边是更加合规,大规模出圈获得更多用户,该如何取舍?监管将会对加密世界的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深潮 TechFlow 邀请 Fenbushi Capital 总法律顾问高素质蓝领与 Cobo COO Lily King 两位法律背景的从业人士共同探究加密监管背后的影响与未来的发展。

以太坊的合并后,转型 POS 共识机制会否带来更大的监管风险?

蓝领:不会有更大的监管风险,因为合并和 POS 转型是基础设施层面的事,并不直接涉及金融业务。

但对于共识机制变成 POS,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其具体的监管措施可能会有调整。具体而言,理论上监管机构可以对以太坊网络的各个验证节点施加一定的审查,无论是 POW 还是 POS 都是如此 —— POW 时代审查可以从矿池入手(但并未来得及这么实施),而 POS 时代则会从节点托管服务商入手。

考虑到节点托管服务商大部分在美国,所以美国监管部门如果要执行某种审查措施,会更得心应手。

Lily King:目前 ETHBTC 一样在美国被认定为「商品」而不是「证券」。转型成 POS, 也许会带来新一轮 ETH 是否是证券的讨论。

Georgetown University 法学教授 Adam Levitin 最近就发推说 ,Staking/ 质押获利的模式类似于投资获利,符合美国定义证券的「Howey」标准——「完全从别人的劳动中获利」,所以 POS Token 都有被认定为证券的风险。

但是以太坊足够去中心化,Token 并不像证券一样有中心化的发行商。而且 Staker 是网络的参与者而不是纯消极的投资者,这就不符合 Howey 标准。因此我认为这个风险并不高。

监管将怎样影响 DeFi 应用?

蓝领:任何一个 DeFi 项目首先要区分出两个不同的事物:(1) 智能合约本身;(2) 相关开发者运营的项目公司(通常该项目公司会基于 DeFi 提供一些中心化的服务)。

比如 Uniswap 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和 Uniswap Labs 这家公司,这两者尽管可能被外界视为同一个 DeFi 项目,但在法律层面是两个独立的事物,各自面临的监管问题是不一样的。

DeFi 中的智能合约部分(仅指部署在公有区块链上的那些),目前来看并不被视为一个直接被监管的对象,因为目前各国法律均没有将智能合约视为一种能自我承担责任的主体(虽然未来立法可能会有变)。

因此监管机构对于智能合约,只能采取迂回策略,即禁止或限制相关个人 / 机构使用该等智能合约,以此方式间接地将该智能合约被主流市场所边缘化乃至淘汰。但考虑到各个国家监管部门的管辖权都有地域限制,通常而言美国在此方面的监管能力最强,因为美国监管部门的管辖权能覆盖到最多最广的个人 / 机构,相应地能让一个智能合约受到最大的影响。而相比之下,小国的监管措施可能对智能合约几乎没任何实际影响,哪怕名义上禁止了相关人士使用该智能合约。

对于 DeFi 项目的运营公司(通常是开发者自己设立的公司),则其因提供各种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 / 金融服务,因此按照既有的法律法规就会受到常规监管。请注意,这种提供中心化服务和「去中心化金融」本身并不对矛盾,而是在一个 DeFi 项目里可以同时并存的(客观上也的确经常并存)。

比如大部分 DeFi 的运营公司都提供网页前端服务,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所以常规的监管规定都会天然适用(比如 Uniswap Labs 公司必须从网页前端中隐去那些违规证券类代币的交易界面,哪怕 Uniswap 的智能合约并未因此改变)。

如果运营公司还持有某些金融业务牌照,则在能提供额外中心化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有额外的监管要求需要满足。总体而言,对于 DeFi 运营公司的监管属于常规监管范畴,并不需要特别的立法,也不会因为 DeFi 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就导致原有的监管要求不再适用。

展望未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 DeFi 的监管,会有新的立法(尤其在美国)对于 DeFi 智能合约作出些特别规定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