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 @1 |" n2 u% J接下来,我们讨论依赖平台的收益型稳定币。 0 k: e# y) R2 |; D, E# x 0 x. V+ ~) b# j! l: x+ R这类代币本身不支付原生利息,只有在平台与发行方达成收益分配安排时,平台才会将收益传递至用户的托管账户。收益仅适用于在该平台持有的资产;若为自托管或平台未参与此类安排,则仍为零收益。我们将此类资产单独分类,以避免将发行方与平台的收益分配机制与平台促销或积分活动混淆。作为对比,也存在一类去中心化的非收益型稳定币,持有者需主动参与如 sDAI 等质押协议,方可获得收益。: W5 X# |' N0 u, J& t5 Q
9 z: o8 _% L' D. A# o& S
随后,文章进入以债务为基础的策略,这是收益开始按设计分配给持有者的第一层级。部分质押稳定币将固定收益的一部分分配给代币持有者,而非全部归于发行方储备。中心化的法币抵押型包装资产则持有短期ZF证券,并自动传递基金收益。* i/ a n# l* s2 X
, Q+ j" F% M& N* K/ c! z. |/ t' C接着,文章分析协议层面的收益机制,即通过链上操作而非发行方储备所产生的收益。这一类别包括权益证明(PoS)资产的原生质押、再质押及流动质押机制,以及借贷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利率随资金利用率和信用需求波动,通常高于无风险收益水平。$ O6 j! t8 V3 ?* R" J6 D
" P2 u2 d. z2 v; o: c8 `, v
在协议之后,我们探讨结构化与主动管理的收益策略。这类策略由团队或协议主动运作或设计,包括 Pendle V2、Boros 和 Euler V2 等项目,通过组合现金流、设定期限或应用杠杆等方式实现收益。* a' C* _" q* x f
0 \& a) T* e3 w$ |6 R最后一层是由市场活动本身所驱动的收益,包括自动化做市商(AMM)提供流动性所获得的手续费、激励计划以及收益农业等。 & A% d; w: N/ {% D+ ]; P& K0 Y: M2 } {7 D
最后,文章引入稳定币风险框架,并扩展视角,从收益与风险、收益与复杂度两个维度审视整个生态系统。我们将各类资产按从类现金稳定性到更具工程化特征的收益结构进行排列,帮助读者权衡每一个额外百分点的收益所需承担的风险与操作成本。 - Q$ {% g! c9 v7 O5 z/ c7 M S' r0 J4 M: q3 j t( N0 s 非收益型稳定币:中心化发行5 ?$ A7 O* D' q' G, U9 ~
稳定币是交易所、钱包和协议之间的主要流动性媒介。非收益型稳定币通常锚定美元,其结算功能由高质量、具流动性的储备资产支持,例如短期国债、隔夜回购协议、受监管托管机构持有的现金,或ZF货币市场基金等。 8 [- g3 R/ u, }- C ( Q$ A5 w3 i# `( y% e7 _5 q/ d在本文中,我们将 USDT、FDUSD 和 USD1 归类为非收益型稳定币,因为这些发行方均未向持有者支付原生利息。部分平台虽宣传对这些资产提供回报,但这些收益来源于平台自身的借贷或促销活动,并非由发行方直接支付,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8 k, m3 R% N" k " B( g8 k6 H- M: \2 h作为市值最大的稳定币,USDT 在交易所挂单簿和链上路径中发挥锚定作用。其发行方 Tether 披露的储备集中于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短期资产,并设有「超额储备」作为资本缓冲,以支持锚定稳定性和赎回机制。USDT 并不将储备收益分配给持有者,交易所所宣传的回报来自平台自身的激励计划,而非发行方的收益传递。. R4 A, L" H% F; }! T3 N7 R6 w
% Q, i% a% y2 ~9 u$ }" sFDUSD 由 First Digital 发行,采用法币支持模式,储备包括国债和现金,主要分发至大型中心化平台。该代币不支付原生利息,平台上显示的年化收益率(APR)属于平台激励范畴,不在本文所定义的发行方收益范畴之内。0 a3 J0 F' X5 F%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