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研究显示迷因币规模已大到无法忽视 市场像赌场多数散户亏钱-转 [打印本页]

作者: NBA专家    时间: 2025-10-3 00:29
标题: 研究显示迷因币规模已大到无法忽视 市场像赌场多数散户亏钱-转

资产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及布最新报告,说明现在迷因币是加密货币市场的支柱之一,但由于大多数迷因币最终会归零,甚至部分项目本身就是骗局,怀疑者普遍认为它们一文不值。

公平地说,确实大部分迷因币没有价值。和所有交易一样,迷因币市场本质上是零和博弈:一个交易者的收益来自另一个交易者的损失。但与那些具备现金流或实际效用的资产不同,迷因币几乎只具备文化价值,因此投资亏损更为普遍,且往往更为严重。

# B8 z5 x" X2 k3 n

4 o) ?8 k7 K6 B; P8 Q迷因币由17年DOGE爆发

虽然自加密货币早期就有“玩笑代币”(例如 2013 年的狗狗币 DOGE,及隔年已被遗忘的 Coinye West),但现代迷因币时代的真正起点是 2017 年 DOGE 的暴涨。随后出现了柴犬币(Shiba Inu)、再到 Solana 链上的 BONK 和 dogwifhat,最后是 2024 年初的 Pump.fun。这个发射平台孕育出 MOODENG、Pnut、TROLL,以及数百万个迷因币。


; p+ g! d9 \% M6 b8 ~: J5 r, \
' U- i- n: r- d& {3 v/ [  N
Pump.fun 的颠覆性Pump.fun 改变了一切。首次让发行迷因币的门槛几乎归零。只需几美元、无需编程,任何人都能创造一个可即时交易、具流动性、并在债券曲线上部署的代币。这标志着迷因币结构性的一次飞跃:代币发行激增,发射平台成为新主流。

与宣称拥有“效用”的山寨币(治理权、手续费收入或服务使用权)不同,迷因币从定义上讲完全没有这些功能。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作为文化代币——承载想法、社群认同与群体身份。

因此交易它们更像是一种“文化套利”:预判或抢跑注意力周期,例如提前买入可能在 TikTok 爆红的代币。

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在迷因币交易中亏钱,某种意义上这就是DB。但若全盘否定这个领域,则忽略了它的意义。


% c/ v% I! L) O4 h' ~( ^/ o

1 \6 A3 l1 d( `; e+ T生态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迷因币生态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在 Solana 链上。狙击机器人和“打包者”往往在代币上线的瞬间就抢走大部分筹码,埋下抛压隐患。迷因币的中位持有时长以秒计算,交易者频繁割肉套利,导致极度短线化。

尽管如此,迷因币已经成为长期存在的资产类型。在愈加数字化的世界里,纯粹的文化资产是合理的存在。关键在于,迷因币还是用户进入加密世界的入口,吸引原本不会开钱包或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散户。对很多人而言,迷因币就是他们进入 DeFi 的第一步。


* B$ J$ u9 h% s! U  U7 G+ W* x核心数据与趋势

, K3 g/ J0 y# \* O. {. N
# s$ I7 ^# a  J; r( z9 ^: Z

这些数据说明:迷因币规模已大到无法忽视,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幂律分布”——极少数代币掌握大部分价值。

+ b2 f# v2 A' {% l7 _( X" n: z
" J- M6 f6 t5 Z+ e6 X
生态层级与赢家通吃格局

迷因币生态可以理解为一条“叠层栈”:


: T4 B/ X. g! d! W  N% h- G& g

5 Z6 B9 b2 T! ~; `/ `0 H迷因币的风险

迷因币不是一时风潮,而是加密注意力经济的常驻角色。它们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文化与金融基础设施的结合。

这个市场更像是“赌场”,多数散户亏钱,真正的赢家是基础设施平台。机构若要介入,更适合布局基础设施和少数具有多周期生命力的“文化币”,而非追逐长尾新项目。

更广意义上,迷因币降低了用户进入加密的心理门槛,同时对区块链性能形成压力测试。随着基础设施成熟、注意力迭代加速,迷因币市场预计会继续膨胀,并伴随“少数赢家占据大部分价值”的格局。

* n. v6 \7 |3 ^7 d

5 [% |# f# q8 h6 [/ ^/ K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