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 Y) k! T* ^) fHaseeb:我自己有个小理论,我们之前节目也聊过,DAT 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机构投资的工具,它还让一条链有了一个「华尔街 CEO」。这种 CEO 能做基金会做不了的事。比如 Vitalik 或 Tamash 这些基金会负责人,他们不可能上 CNBC 高喊「ETH 牛市来了」,也不可能发一堆技术分析贴,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不合适」。: _( m, H1 d( M
7 t2 A; f5 o- s/ f' N
但 DATs 可以把这个角色外包出去,让某个人用华尔街听得懂的语言来讲故事。这其实是加密行业一直缺的东西——明明高度金融化了,却没人去承担这个「市场官」角色。而在我看来,你就是这个典型。, w3 l' x0 C1 p: g4 ~3 \0 z4 `
/ Y$ A/ |3 _- {" y4 B: J: y
那展望未来呢?我们已经看到 DAT 热潮在降温,管理资产净值在压缩,新产品越来越少。你们怎么看未来 2、3、5 年里 DAT 会演变成什么样? ! T1 u; c3 ]2 ~. E2 G; W h# G. J3 S2 s% r7 ?! \+ F
Tom Schmidt:我正想问 Tom,其实我觉得整个进程和节奏比我们原来想的要快得多。现在大部分的 E 类 DAT 都已经跌破了净资产价值(NAV)。那你觉得接下来会怎样?他们会砸盘卖一堆 ETH 然后回购股份吗?会被并购吗?还是会转型做 AI?你会怎么做,或者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 T# G6 A. q% w7 G4 y 9 J0 L+ R- v2 Y) ]Tom Lee:我今天听说现在已经有 78 个 DAT 了,这数量确实很多。你看传统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只会选择 2 到 3 个,最多 4 个。所以在这个范围里,肯定会有多个赢家。但机构不可能去买 70 个 DAT。那些跌破 NAV 的 DAT 面临生存危机。我觉得一个 DAT 不应该低于 NAV,这本身就是负面信号。我不知道他们该不该转成 ETF,也不知道该不该清盘,或者合并。但我很确定,DAT 不该跌破 NAV。当然,这也是市场「水平」的问题。9 |& Q9 G2 r) ?4 @8 S/ E
1 D9 r5 X! \" l3 e3 j4 ? \( C' e
Tom Schmidt::所以你是在说「水平问题」,对吧? . C; h" X3 j( b5 U0 z# m - N3 b* A- P# d- C4 w9 G# p; ^0 @4 cTom Lee:没错。你看,没有 ETF 会低于 NAV,所以 DAT 也不该这样。如果它们有办法「威胁」自己会转 ETF,那它们永远会以 NAV 交易,那应该就是底线。 5 \3 }# Z- @/ f6 p. j8 \ ; R# ~! J$ n8 t/ A+ u5 nHaseeb:有道理。你怎么看? % u! }/ O* |0 X. T$ d1 f . L+ ^( a8 G. ~ b/ k; {8 [Tarun Chitra:我也认同「合并」这点。比如 Solana 的 DAT 就在不断释放合并的信号,不可能永远有 20 个。但让我不理解的是,还有人去给市值只有 10 亿、20 亿、30 亿美元的代币发 DAT。我完全想不通这种规模的项目怎么活得下去,为什么还有人要发这种 DAT?: e. q2 G; `1 s* n+ _
( V+ P1 H, d, A) ^: e y9 n2 IArthur:因为发起人能抽 5% 管理费啊。# F+ ?, E4 I [6 [
" S$ s/ Y/ c( {& yTarun Chitra:但想象一下,你要是 Tom,要去运营一个市值只有 30 亿美元的 DAT,别人说给你 1% 的流通份额,你得操盘这个。你愿意干吗? # ] \: k, X- T6 I+ T' }) j+ W" \. W
Tom Lee:对啊,这可能会破坏掉「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上 DAT 应该是代币的长期持有者,但如果它持仓太大,反而会带来「幂律」负效应。所以 Bitmine 一直不想持有超过 10% 的 ETH,目标其实只有 5%。小代币的 DAT 也许能帮它们讲清楚故事,但你不希望它大到最后成了接盘侠。 9 i* v1 [9 {4 @/ Z9 j+ A& ~1 k: s6 s) ]* J
Haseeb:最近 Zero G 代币闹了点事。它的 DAT 在代币上线前就关闭了,相当于提前注入了一些还没有市场价格的代币,然后随便定了个估值。 2 ^1 p1 y* v' @" G' S" H" r4 X8 c1 Z& X9 S2 F8 i, c! r& C
另外,美国 SEC 最近也在踩刹车,有传闻说有人把内幕交易的情况报给了 SEC,他们开始调查这些「收盘前的暗箱操作」。再加上纳斯达克对 DAT 的规则也收紧了。那些在走捷径的项目,估计很快就会被重点盯上。整体来看,趋势还是「整合」。如果你体量不大,不够规模,资产不够「硬核」,DAT 本身就没什么交易量。没有交易量,你连 ATM(增发融资)都做不了,那搞这个的意义在哪?只是把点资本锁起来丢在股市里,没人买卖而已。0 C5 Y3 S0 i1 r* n
" \. r; b6 i& }) |4 c. jHaseeb:说到 ETH,最近我们朋友 Andrew Kang 发了一条推特火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标题是《Tom Lee 的以太坊论点是弱智的》,大概有 150 万浏览量。他的意思是:是的,稳定币会上以太坊,RW(现实世界资产)会上以太坊,银行也会上以太坊,但他们都不会真正付费,不会交手续费。这一切都是个梗,真正该买的是机器人公司。他现在全力看多机器人公司。你怎么看 Andrew Kang 这种唱空派? 7 S1 X C2 b5 G5 e. \+ G" |" q% D
Tom Lee:你也知道,在加密圈,「retarded」是褒义词。所以我就当是表扬了。8 v2 F& K) }6 z7 s! L5 |# r5 A0 X
* \& @$ Z2 Z4 p( [& \/ L) {7 |Haseeb:哈哈,好,好。6 U3 q+ ?! Y# H1 H7 Z
& Z( B4 H, k; p* h" F! ]( g
Tom Lee:非常感谢。 * `. k' L4 ^8 G) [1 [+ y( H7 B! B" R" ^+ v* {& j* u3 y
Haseeb:这是个好回应,非常好。: g" ]6 Z+ I6 A t/ u5 g, N
7 a% J0 {0 @% j3 x
Arthur:这就是为什么他需要我。 . Q8 Y2 S. W3 q, r f2 t8 G - p' B+ U9 ~. q) m9 O1 w& aPlasma 和稳定币热潮 ) ?( p6 }8 p& A( y2 |5 zHaseeb:这也是为什么 Bitmine 是第一名。好,那我们换个话题,聊聊 Plasma。说到稳定币,Plasma 是一条新的 L1 稳定币链,由 Tether 参投。想先问问在场的,有多少人参与过 Plasma 的挖矿或持有 Plasma 代币?举个手……好,我看到了。 ; b8 N; A `$ [9 z 9 u y# j" I: n+ j& d- UArthur:你们可能在说谎。% n \/ ]' m( f# ?/ g
0 r6 w0 O& c$ i4 `( [9 a; h/ E4 M# V
Haseeb:举手的不多啊,我还挺惊讶的。其实这次挖矿规模很大。它是最近的代币新发之一,空投力度巨大。现在全稀释估值大概是 85 亿美元,总流通量超过 10 亿美元,空投量也很大。 % C6 K1 k$ q( v * m. X2 E* f, @- K2 N6 F问题是,现在 Plasma 名义估值很高,但实际上没什么可用的应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挖矿农场。他们一年大概撒 5 亿美元激励,让人把 USDT 转过去。那么大家怎么看?稳定币专链会是新的趋势吗?它会不会动摇以太坊的叙事?因为看链上数据,这周大部分稳定币都是从以太坊流出,直接流入 Plasma。9 Q R4 w- F: s
" r/ I) ~( h0 z1 e' y2 FArthur:我觉得这主要就是「挖矿的函数」。如果有正收益,大家就会去做。但如果后续没有价值创造,这些资金还是会回来的,就像过去十年所有的链游一样。 ( T: ^+ X( U* l- J( _ 6 Y, ~ e m7 D; NHaseeb:就是,随便的一个「挖矿农场」嘛。% ?* H7 F' f- {4 L
$ ]8 U9 R2 @0 g/ C9 ^
Arthur:差不多吧。对,就是个 farm。但它必须要能跑出 farm 的逻辑之上,才算真的有价值。 7 R' Y" {4 C* r 7 B5 l- z+ H8 O: r# x+ f6 A" fTarun Chitra:在印度,「X for Y」的叙事特别多。对稳定币来说,Plasma 就很像 Bear Chain。8 X1 R. X. b3 K
9 R$ k; \, @9 b: ^
Haseeb:一个专门为稳定币搞的 Bear Chain? r) ~+ a9 M5 O" ]" w1 s
7 U6 j/ P2 G) y
Tarun Chitra:对啊,本质上就是这个意思。: c4 w5 d$ b, M& t